土壤修复:中国环保的最大蓝海
土壤污染治理正成为中国环保的新版图,各级政府正在通过政策框架的制定来构建这片环保蓝海。业内预计“十二五”是土壤修复产业积累技术、市场萌发的基础时期,“十三五”该产业将进入黄金时期。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周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环保部今年将编制出台《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并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土壤环境保护工程第一批重点项目。
土壤修复“战役”拉开帷幕
土壤污染治理正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为代表的系列政策正在构筑中国土壤修复的框架体系。
1月份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明确表示,土壤污染治理与水污染、大气污染一道,共同构成今年环保工作的“三大战役”。
周生贤称,今年将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是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设6个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示范区。同时,将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土壤环境保护工程第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土壤污染治理也是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环保工作之一,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明确将启动土壤污染治理试点。
江苏省提出今年将制定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特别是要把土壤监测等基础打扎实,并修订《江苏省“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上海市在“两会”上明确,今年将制定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启动土壤污染治理试点;湖北省也提出启动污染土壤生态修复试点。
“蓝海”市场起步尚需时日
土壤修复虽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业内普遍认为市场起步尚需时日,预计“十二五”是土壤修复产业积累技术、市场萌发的基础时期,“十三五”该产业将进入黄金时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位土壤修复专家周二介绍,城市污染土地开发和污染农田治理预计是中国土壤修复的两大重点板块。
该专家介绍,在城市污染土地领域,由于涉及房地产开发等热门项目,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有相关工作展开,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将土壤修复成本计入土地开发成本等细节问题。农田土壤修复主要集中在对土壤中重金属等元素进行治理,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具有直接关系,但目前开展的治理工作极为有限,尚需国家财政的相关补贴政策尽快出台。
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也表示,政策扶持是土壤修复产业的最大关键,该市场空间广阔,多家公司具有开展相关业务的计划。但目前由于资金投入、监管力度、商业模式等多领域的不规范和不成熟,市场形成恐尚需时日。
多位环保产业券商研究员分析,土壤修复市场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最大蓝海市场,从治理规模到市场空间都有着其他领域难以比拟的优势。但与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相对成熟的环保市场相比,中国的土壤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积累、项目推进、政府投资等方面都未完全成熟,需要通过立法及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才能实现市场的渐次打开。
大
智慧通讯社了解到,永清环保是目前A股市场上唯一拥有土壤修复业务的公司。桑德环境和维尔利两家公司也关注土壤修复市场,均处于前期技术储备阶段。
数十万亿土壤修复市场待“拓荒”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日前举行“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调查显示,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年营业收入为3万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30%。
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公开表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才刚开始。他预测,一旦土壤修复市场打开,将是几十万亿的规模,市场空间远远超过大气和水的治理。
上市公司多而小
2012年,环保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等部委联合启动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目前调查已进入公报编制阶段。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我国环保产业公司约2.4万家,上市公司约400家,年营业收入总额约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统计显示,在400家环保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的市值低于50亿元,市值超过200亿元的有5家,2012年全年盈利超过10亿元的仅三家,与国际环保巨头威立雅、苏伊士等营业规模相去甚远。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环保产业散、小等特点还比较突出。博天环境一位研究员对记者称,国内的环境公司主要是针对某一个领域,做出了一点规模,而国外的水务企业业务覆盖广,技术先进。
环保部在牵头编制中国的清洁水行动计划、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国家、地方和全社会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的资金投入。
桑德环保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称,环保产业正处于外部发展环境最为良好的黄金期,但是,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仍存在整体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法律法规需进一步完善等发展瓶颈。
土壤修复市场启动
庄国泰认为,一旦土壤污染治理市场打开会非常大,远远超过大气和水,推动的投资规模将达到几十万亿元。
庄国泰说,土壤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控制住,“十一五”期间多个部委联合做了一次土壤污染普查,跟 “七五”相比,某些重金属的含量增长明显,到2050年如果不抓紧控制和治理,土壤铬等超标会非常严重。
治理土壤污染问题,依旧存在较大的难点,庄国泰介绍,首先是资金问题;另外是落实企业的责任问题,土壤污染都是长期累积形成,难以找到具体承担责任的企业。
记者了解的情况显示,目前城市土壤治理和修复的项目集中在房地产商,开发之前对土壤进行修复,但为了不影响房价一般都低调进行。多数采取污染土壤异地换土处理的方式,原地修复的投资额大、技术要求高,并不普遍。
环保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委联合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未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从五个方面考虑,即耕地优先保护,污染源控制,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实行土壤修复示范点,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周建今天上午透露,土壤治污行动计划正在制定中 ,今年计划出台。据了解,该份名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将从五方面展开治理,包括耕地和饮用水源地的土壤保护,土壤污染源的源头控制等。
分析人士指出,土壤环保已逐步上升成为全国环保工作的重点,一些非上市和上市公司已开始参与各地方政府启动的示范项目。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如上海、江苏、北京等走在前列。随着未来土壤修复产业化的全面启动,这些地区的市场将率先扩容,已在这些地区中标示范项目的土壤修复公司有望率先受益。2014年至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规模接近6900亿元。
随着大气雾霾治理进入纵深阶段,政策的关注重点开始着力水和土的治理。今年“两会”后,一系列涉及土壤环保的规划、行业标准及立法等政策文件将陆续发布,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力度明显强于往年。
事实上,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近来在多地正以示范项目的方式零星启动。分析人士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整体用于土壤修复的资金所占GDP的比重存在很大落差。权威研究机构预测,从2014年至2020年,如果政策落实到位,行业发展稳健,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6856亿元。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编辑: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