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因石而名、因水而兴。作为一座丰水城市,黄石始终提倡和坚持节约用水,矢志不渝地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书写了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建设节水城市,实现黄石科学发展
与国内许多城市相比,黄石并不缺水。那么,黄石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意义何在?成果又如何呢?对此,中共黄石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光辉有过如下论述。
罗副市长说:黄石是一座矿冶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理区位优越、自然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城市水源充足的中等城市,长期以来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认识到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缓解黄石水质型缺水城市的现实需要,是实现黄石“四城同创”目标的前提条件,是实现黄石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始终坚持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目标,按照“科学开源、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综合利用”的工作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强化组织,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深入开展社区创建、企业创建、机关创建等“三大创建”活动,大力实施了水体治理、设施改造、科技带动“三大工程”,进一步创新节水管理、节水服务、节水执法“三大机制”,使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由2006年的65吨降低到2009年的42.22吨,年均降低11.7%,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23.84%以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控制在175升/人日。这一系列的数字充分表明,黄石的城市生态文明明显改善,全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城市节水体系明显完善,为建设“矿冶文明之都,生态宜居新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强化“三大保障”,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推进
围绕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和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制度建设,为创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黄石早在1982年8月成立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是湖北省最早设立节水工作机构的两个城市之一,经过多轮机构改革一直保留至今,并于2006年增加了“城市供用水管理”职能,保证了节水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为加强节水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建委、发改委负责人任副组长,市26家单位领导任小组成员的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节水办,具体负责实施创建节水型城市日常工作,各城区、市直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全市范围内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节水创建工作网络。同时,为进一步明确节水工作责任,市政府印发了《黄石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对《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各项指标逐一进行细化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责任成员单位,全市节水创建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1982年9月,黄石市政府出台了《黄石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试行办法》,1996年4月市政府印发了《黄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7年1月21日,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节水工作,市政府修订印发了《黄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地下水管理,强化节水技术措施和节水器具推广,市政府先后制定了《黄石市城市供用水管理办法》、《黄石市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有关管理部门联合出台了《黄石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管理办法》、《黄石市城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关于在全市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禁止使用淘汰用水器具的通告》、《关于黄石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全市节水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强化投入保障。制定了《黄石市城市节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节水专项财政投入标准,确保每年节水创建工作专项资金投入不低于年度财政支出的1‰。设立专项创建基金,每年从水资源费、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城维费中统筹安排专项创建经费,实行专项管理,全额用于城市节水宣传、节水奖励、节水技术改造和用水器具更新、节水型企业创建、节水设施建设改造等项目。据统计,2009年黄石投入节水专项资金320.88万元,占财政支出比例的0.102%。同时,加大融资力度,从亚行融入资金1亿美元,专项用于磁湖水体治理。足额的资金投入,为创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开展“三大活动”,着力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造氛围。黄石市利用每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契机,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企业、院校、机关事业单位创建活动,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中国节水展览,每年举办一次节水摄影、绘画、书法展,开展节水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万人签名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创建工作氛围,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
一是大力开展社区创建活动。坚持创建节水型社区与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相结合,制定了《黄石市创建节水型小区考核标准》,将社区节水与文明创建活动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共创建节水型小区24个;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手册进社区、节水常识进社区、节水器材进社区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居民小区家庭旧式马桶配件和螺旋水龙头进行免费更换,组织举办节水知识讲座130余次,涉及全市百余个社区万余户居民。
二是大力开展企业创建活动。把创建节水型企业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企业节水增效与治污降耗相结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的通知》,制定了《黄石市节水型企业考核标准》,在全市重点企业(单位)广泛开展创建活动。近几年来,全市先后组织了7次大规模的创建活动,共有40家企事业(单位)获得了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荣誉称号,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23.84%。
三是大力开展机关创建活动。坚持把节水工作纳入机关节能工作重要内容统筹考虑、统一考核,结合节约型机关创建,大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活动,组织了市直机关节水、节能知识培训,并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对节水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大大增强了机关干部职工节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实施“三大工程”,不断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黄石市以“三大工程”为重点,通过规划引领、倒排工期、加大投入等措施,大力实施了一批节水项目,不断筑牢节水型城市创建的基础。
一是大力实施水体治理工程。节水更需治水。自2001年以来,黄石加大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投入资金20余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环湖污水截流、城区二三级配套管网建设等工程,先后完成了青山湖、磁湖、花湖、黄金山、团城山等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和环磁湖、青山湖145处排污口截流工程,新建改造城区排水管网260公里,有效降低了黄石市自然水体污染,改善了“两湖”的水环境。200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2.2%。
二是大力实施设施改造工程。节水设施改造和节水工作密切相关。近几年来,黄石多方筹措资金,投入6000万元对湖滨路、延安路等18条道路总长60公里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投资1.5亿元对黄石大道主干管进行了改造,消除了管网压力不均、易引发爆管的缺陷,保证了供水管网安全高效运行。实施居民生活用水“户表改造”工程,共改造“一户一表”10余万户。同时,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检漏工作,成立专门管线维护公司,购置了专业检漏仪器,设立了检漏服务中心,及时抢修堵漏,使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9.52%。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带动工程。加快节水技术综合改造,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近五年来,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8项,实现日节水量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81%。新冶钢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电炉供水系统循环改造项目;宏维山水名城小区利用雨水回用,加强中水利用;在学校、车站、公共卫生间等推广使用感应式沟槽便池节水装置,每套装置月节水量达150吨。通过开发和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全面提高了节水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创新“三大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工作活力
黄石市坚持以建立健全节水长效机制为目标,创新节水管理、节水服务和节水执法等机制,不断增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活力。
一是创新节水管理机制。强化规划管理,结合黄石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黄石市城市节水规划 2007 2020 》,并根据城市节水规划,制定了严格的自备井审批手续,凡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一律不批准新建自备水井,大力提倡使用公共供水,并有计划地封闭自备水井。近几年来,全市17家企业的20口自备水井全部闭封,中心城区公共自来水占有率达到100%。强化工程管理,出台了《黄石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管理办法》,研发了“用户报装接水信息管理系统”,全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节水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实现了节水“三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控,保证了城市节水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大力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定期对企业(单位)进行水平衡测试,在水平衡测试中,湖北美尔雅集团公司、金花大酒店、市城市公交集团、磁湖山庄等企业(单位)发现管网漏点,并及时进行管网改造和堵漏,日节水量230余立方米,既提高了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又增加了社会效益。
二是创新节水服务机制。黄石市节水办与自来水公司就该市城市供水服务签订了《黄石市城市供水经营服务与监管协议》,协议不仅涵盖制水流程、供水工程与水质部分,而且把供水服务的管网服务、报装服务、售后服务、信息服务、形象服务、应急服务预案等各个流程以协议的形式明确下来,在省内创下先例,受到省建设厅、省水协的赞誉。同时,高度重视居民用水投诉工作,及时处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提高市民对供水企业服务满意度。
三是创新节水执法机制。大力开展供水行业安全生产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对供水企业落实水质检验制度、管网检测等检查,严把出厂水水质关。加大节水执法检查,节水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企业、单位、社区及学校,对使用淘汰用水器具、浪费水、跑冒滴漏等现象进行节水执法检查,限期改正;对所有用水单位实行用水计划审批;对工业用水,在严格计划管理的同时,要求企业层层分解用水计划,节奖超罚;对于超计划取用水的单位和个人,严格累进加价制度。通过系列措施,督促用户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目标到位。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勤劳智慧的黄石人民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征程中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赞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黄石市将把节水工作的成绩转化为动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把黄石打造成和谐宜居之都、人水和谐新城而努力奋斗。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编辑:张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