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催化H2O2生产和生物质升级开发新方法

来源:
导读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氧配位的Fe单原子和原子团簇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过氧化氢(H2O2)生产和生物质升级方面表现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氧配位的Fe单原子和原子团簇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过氧化氢(H2O2)生产和生物质升级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该研究发表在《AngewandteChemie国际版》上。

H2O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应用于环境、能源和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虽然传统上是通过能源密集型工艺生产的,但电催化合成提供了一种使用水和氧气的更环保、更高效的方法。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先进的电催化剂来实现高产率和选择性的H2O2生产,并且需要进一步关注所产生的H2O2的利用,特别是在电化学有机氧化过程中。这为环境修复以外的增值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细菌纤维素作为吸附调节剂和碳源,结合涉及湿化学浸渍、热解和酸蚀刻过程的多步骤方法,创建了一种称为FeSAs/ACs-细菌纤维素衍生碳的催化剂。BCC),由氧配位的Fe单原子(SA)和原子簇(AC)组成。

使用先进的成像技术(例如像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了FeSA和团簇的存在。Fe的原子结构还通过X射线精细结构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

该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2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选择性。进一步的H电池实验证实了电解液中H2O2的积累。

研究人员将原位生成的H2O2与电芬顿过程结合起来,使用乙二醇作为反应物,酸化的0.1MNa2SO4作为电解质。这导致了乙二醇的高转化率和甲酸的高选择性,表明电芬顿工艺具有通过氧化升级来改善生物质原料的潜力。

他们还开发了基于气体扩散电极的三相流通池,以进一步提高H2O2产率。

密度泛函理论分析表明,2e-ORR过程中的实际催化活性位点是Fe团簇,Fe单原子和Fe团簇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可以显着增强2e-ORR的电催化性能。

这项工作将有助于设计和开发用于高效2e–ORR转化H2O2的原子级电催化剂以及生物质升级。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